8月15日上午十一点,ACoM举行了一场主题为“川普关税计划的深远影响”的线上会议,多位经济学者与企业代表就关税政策的国内外影响展开深入讨论。
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主任Neale Mahoney教授指出,川普总统近期推出的关税政策已对美国消费者、小型企业及劳动力市场造成显著影响。他表示,尽管关税传导至消费者和企业的速度较预期缓慢,但近两个月的硬数据已显示出明显效应。他指出,企业为规避关税提前进口商品,加上疫情后利润率较高,使得初期冲击被部分吸收。然而,随着消费者需求疲软和市场不确定性上升,价格上涨开始显现。
“约半数进口商品用于美国企业生产最终消费品,”Mahoney强调,“这意味着关税不仅影响终端消费者,也直接冲击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小型企业。”他援引一档广播节目中小企业主的反馈,指出供应链成本上升已成为普遍难题。
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经济学教授、公共政策学院创院院长荣誉职Dr. Anil Deolalikar在会议中指出,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经济,也对中国、印度和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构成严峻挑战。目前,中国已面临30%的关税,印度为25%,巴西为10%。若11月临时休战期结束后未达成协议,中国的关税可能飙升至145%。此外,印度和巴西也可能分别面临额外25%和40%的惩罚性关税,使总税率达到50%。Deolalikar强调,尽管这些国家的出口在其GDP中占比不高(中国约3%、印度和巴西约2%),但对特定产业的边际影响可能极大,尤其是就业层面。
美国小企业管理局(SBA)前副局长 Dilawar Syed 在会议中强调,小型企业是美国经济的核心,占据GDP的多数,是全国最大的就业创造者。然而,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这一群体造成了“巨大冲击”。Syed指出,关税政策频繁变动,缺乏透明度,使小型企业难以制定稳定的经营计划。“你不仅要应对成本上涨,还要填报复杂的进口商品表格,甚至需要额外雇人处理这些文书工作。”他说。他强调,97%的美国进口商是小型企业,三分之二的小企业参与出口活动,“关税问题本质上是小企业的问题,但政策讨论中却常被忽视。”
She’s Happy Hair 联合创办人 Marcus Bowers 在会议中分享了其企业发展历程与全球供应链经验,并指出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美发行业构成复杂挑战。Bowers自称“globreneur”,强调其业务遍布全球。他回顾2012年创立She’s Happy Hair的历程,从停车场交易起步,到建立实体店面,再到开创美发行业的“黑色星期五”促销模式。他表示:“我们不是跟随行业,是创造行业。”She’s Happy Hair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印度寺庙的捐赠发束,随后由中国工厂进行加工。Bowers指出,中国的制造能力远超其他国家,“你去中国是进工厂,你去印度是进作坊。”他坦言,美国本土不具备原材料来源,也缺乏愿意从事长时间加工工作的劳动力。
在回应East Palo Alto居民的提问时,Marcus Bowers指出,未来工厂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钢盔与安全靴”场景,而是由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主导的新型生产模式。
他总结道:“如果你不自动化你的生活,你就会被淘汰。”这一观点为本次会议划下句点,也为关税政策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前瞻性思考。
